【其受之天也的出处是哪里】“其受之天也”这句话出自《伤仲永》一文,作者为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天才少年因缺乏后天教育而最终沦为普通人的故事,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一、文章背景简要总结
《伤仲永》是王安石在宋仁宗庆历年间所作的一篇寓言性质的散文。文中讲述了江西金溪的一个名叫仲永的孩子,自幼聪慧,能写诗作文,但其父却只顾让他赚钱,不让他接受正规教育,最终导致他才华尽失,成为普通人。王安石对此感到惋惜,认为“其受之天也”虽有天赋,但若无后天培养,终究难以成才。
二、原文节选与释义
原文 | 释义 |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他的天赋比一般人才高得多。 |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最终成为普通人,是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 |
三、出处详解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伤仲永》 |
作者 | 王安石(北宋) |
出处 | 《临川先生文集》 |
语句 | “其受之天也” |
含义 | 指一个人的天赋或先天条件 |
主旨 | 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反对“天才论” |
四、总结
“其受之天也”出自王安石的《伤仲永》,意思是“他所拥有的天赋”。这句话出现在文章中,用来说明仲永虽然天生聪明,但因为缺乏后天的培养,最终未能成才。文章旨在告诫人们:即使有天赋,也需要后天的努力和教育才能真正成就一番事业。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天资”与“后学”的关系,也提醒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忽视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