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月夜漫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超然的心境。本文通过总结与分析,全面展现《记承天寺夜游》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一、文章内容简要回顾
《记承天寺夜游》讲述了苏轼在某个夜晚因无事可做,便去承天寺寻找友人张怀民,两人一同赏月、闲谈的故事。文中通过对月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他身处困境时的感慨与释然。
二、思想感情总结
情感类型 | 具体表现 | 表达方式 |
豁达乐观 | 面对贬谪,仍能欣赏自然之美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等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孤独寂寞 | 被贬后无人共语,只能与友人相邀 | “念无与为乐者”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寂 |
超然物外 | 不沉溺于失意,而是寄情山水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显示出他对人生境遇的淡然接受 |
友情深厚 | 与张怀民志同道合,相互理解 | 二人“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彼此之间的默契与信任 |
哲理感悟 | 从自然中领悟人生道理 | 通过月夜景色引发对人生得失的思考 |
三、总结
《记承天寺夜游》虽然篇幅短小,但情感丰富,思想深刻。它不仅展示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胸怀,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文章以平实的语言传达出不平凡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力量。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文人的才情,更感受到了他在人生低谷中依然保持乐观、从容的态度。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