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溺文言文翻译】《哀溺》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一个溺水者的悲剧故事,讽刺那些贪婪、不听劝告、最终自取灭亡的人。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
《哀溺》讲述了一个富人因贪财而溺水身亡的故事。他在水中挣扎时,虽然有人劝他放弃财物,但他仍然不肯放手,最终被水淹没。作者借此批判了那些因贪欲而丧失理智、不懂得舍弃的人。
文章通过这个寓言,表达了“知足常乐”、“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提醒人们在面对危险时要冷静判断,不要因一时的贪念而失去生命。
二、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永之氓咸善游。 | 永州的百姓都擅长游泳。 |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行淤泥中。 | 有一天,河水突然暴涨,有五六个百姓,乘坐小船,在泥泞中前行。 |
船坏,皆游。 | 船坏了,大家都游向岸边。 |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前,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 其中一个人努力却无法前进,说:“我腰间有千枚铜钱,太重了,所以落后了。” |
或曰:“何不弃之?” |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
不应,摇其首。 | 他没有回答,只是摇头。 |
未几,其人死。 | 不久,这个人就死了。 |
或曰:“彼人也,而溺于水,其可哀也!” | 有人说:“他是个人,却因为水而淹死了,真是令人悲哀啊!” |
余曰:“不然。若彼其智不足与谋,而其愚足以杀身。吾哀之,亦以戒人。” | 我说:“不是这样。如果他的智慧不足以谋划,而他的愚蠢足以害命。我为他悲哀,也是为了警诫别人。” |
三、文章主旨
《哀溺》虽短,但寓意深远。它不仅讲述了一个人因贪财而丧命的悲剧,更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贪婪与固执。作者借古讽今,希望读者能够从故事中吸取教训,明白在关键时刻,理智和果断比金钱更重要。
四、写作特点
- 语言简练:全文仅百余字,却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 寓言手法:通过一个具体事件,传达深刻的哲理。
- 讽刺意味:对贪婪者进行批评,同时表达同情与警示。
五、结语
《哀溺》是一篇值得反复品味的文章,它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哀叹,更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中获得启示:面对诱惑时,要学会权衡利弊,珍惜生命,莫因一时之贪而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