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宝藏问答 >

历史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2025-09-11 22:14:59

问题描述:

历史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急!急!急!求帮忙看看这个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1 22:14:59

历史成语故事完璧归赵】“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文臣蔺相如如何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从秦国手中夺回了赵国的宝物“和氏璧”,并最终将其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避免了一场可能爆发的战争。

一、故事总结

在战国时期,秦国强盛,赵国弱小。秦王得知赵国有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便假意以十五座城池为交换,向赵国索要。赵国大臣们不敢轻易答应,但又怕得罪秦国,于是派蔺相如前往秦国交涉。

蔺相如到秦国后,面对秦王的威胁与欺诈,他冷静应对,巧妙周旋。他指出秦王若不守信诺,就将和氏璧砸碎,以此逼迫秦王不得不接受条件。最终,秦王被迫同意交出城池,而蔺相如则趁机带着和氏璧秘密返回赵国,完成了“完璧归赵”的壮举。

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蔺相如的智勇双全,也体现了赵国人民维护国家尊严的决心。

二、关键人物与事件对照表

人物 角色与作用
蔺相如 赵国文臣,奉命出使秦国,凭借智慧与胆识成功带回和氏璧,完成“完璧归赵”。
秦王 秦国君主,最初以城换璧,后因蔺相如的智谋未能得逞,最终未得到和氏璧。
和氏璧 赵国宝物,象征国家珍宝,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廉颇 赵国名将,虽未直接参与此事件,但后来与蔺相如和好,成为“将相和”的代表人物。
事件 内容简述
秦王索璧 秦国以十五城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犹豫不决。
蔺相如出使 蔺相如奉命前往秦国,提出“先给城,再交璧”的要求。
逼秦王让步 蔺相如以“毁璧”相胁,迫使秦王同意交出城池。
完璧归赵 蔺相如在秦王未履行承诺的情况下,携璧秘密返回赵国,成功保全国宝。
将相和 后来廉颇与蔺相如化解矛盾,共同辅佐赵国,成为千古佳话。

三、成语寓意

“完璧归赵”不仅是对蔺相如个人智慧与勇气的赞美,更是对国家尊严与利益的捍卫。它告诉人们,在面对强权时,应有坚定的立场和灵活的策略,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争取最大的利益。

此外,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某人将物品完整无缺地归还,强调“原物归还”和“不失分毫”的含义。

四、结语

“完璧归赵”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时的智慧与坚韧,也成为了后世处理外交事务的重要参考。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智慧,学习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坚守原则、维护尊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