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的下一句】一、
“捐躯赴国难”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全句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献身精神,体现了古代士人以身许国的高尚情操。在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秉持这种精神,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不惧牺牲。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诗的背景和意义,以下是对“捐躯赴国难”的来源、含义以及相关人物的简要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白马篇》——曹植(三国时期) |
原文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作者 |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
诗句含义 | 为国家献出生命,面对死亡如同回家一般从容 |
背景 | 描写一位英勇的游侠,为国效力、不畏生死的形象 |
精神内涵 | 表现了古代士人忠君报国、舍生取义的精神 |
历史影响 | 成为后世爱国诗词的经典名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投身国家大义 |
相关人物 | 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历史上以身许国的英雄人物 |
三、结语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一种无畏、坚定、无私的爱国情怀。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通过了解这句诗的背景与意义,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民族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