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全责备是什么意思】“求全责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对人或事要求过于严格,希望达到完美无缺的状态,甚至对微小的不足也进行指责。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切实际、苛刻待人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求全责备 |
拼音 | qiú quán zé bèi |
释义 | 对人或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指对人对事苛责,吹毛求疵。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君之德,如日月之明,而其过,则如日月之食,人皆见之。”后世引申为“求全责备”。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带有负面情绪,表示不满或失望。 |
近义词 | 吹毛求疵、苛责挑剔、严于律己(反义) |
反义词 | 宽容大度、宽以待人、包容理解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工作场合 | 老板对员工要求太严格,总是求全责备,让人压力很大。 |
家庭关系 |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常常求全责备,导致孩子心理负担重。 |
学习环境 | 老师对学生要求过于完美,忽略了学生的进步空间,显得求全责备。 |
三、注意事项
1. 避免滥用:虽然“求全责备”有批评意味,但在日常交流中应谨慎使用,以免伤害他人感情。
2. 区分态度:有时人们会误将“高标准”与“求全责备”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积极进取,后者则是过度苛责。
3. 理解语境:在不同语境下,“求全责备”可能带有不同的语气,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
四、总结
“求全责备”是一个表达苛刻、不宽容的成语,常用于指出对他人的过高要求和不合理的批评。它提醒我们在对待他人时,应保持适度的宽容与理解,避免因追求完美而忽视他人的努力与成长。合理的要求有助于进步,但过度的苛责只会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