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的资料石灰吟】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性格刚正不阿,一生以清廉正直著称。于谦在明朝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土木堡之变”后,他力挽狂澜,成功保卫了北京城,被誉为“再造明室”的功臣。
他的代表作《石灰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通过咏石灰来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气节,语言质朴却寓意深远,展现了他坚贞不屈、廉洁自律的精神风貌。
一、于谦简介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于谦 |
字 | 廷益 |
号 | 节庵 |
出生年份 | 1398年 |
去世年份 | 1457年 |
籍贯 | 浙江杭州 |
身份 |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
主要成就 | 保卫北京、平定叛乱、清廉为官 |
二、《石灰吟》原文及赏析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
这首诗以石灰的形成过程为喻,表达了作者坚定的意志和崇高的品格。诗中“千锤万凿”象征人生磨难,“烈火焚烧”比喻艰难困苦,而“粉骨碎身”则表现出无畏牺牲的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更是于谦一生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坚守操守、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操。
三、于谦的生平简述
时间 | 事件 |
1398年 | 出生于浙江杭州 |
1421年 | 中进士,步入仕途 |
1449年 | 土木堡之变后,拥立景泰帝,任兵部尚书 |
1450年 | 保卫北京,击退瓦剌入侵 |
1457年 | 遭宦官诬陷,被冤杀于狱中 |
四、于谦的精神与影响
于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更是一位清廉奉公的官员。他的《石灰吟》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激励着后人追求正义、坚持理想。
尽管他最终因政治斗争而死,但他的忠诚与正直一直被后人所铭记。于谦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五、总结
于谦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中国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石灰吟》作为其代表作,不仅展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他坚韧不拔、清正廉洁的品格。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学上,于谦都堪称一位值得尊敬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