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是什么意思】“馀”是一个汉字,常见于古文或书面语中。在现代汉语中,它并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语境下仍有其意义。下面将从字义、用法、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字义解析
“馀”是“余”的异体字,读音相同(yú)。在古代,“馀”与“余”常通用,表示“我”、“剩余”、“多余”等含义。随着现代简化字的推行,“馀”逐渐被“余”取代,但在一些场合仍保留使用。
- 表示“我”:如“馀生”、“馀志”,意为“我的生命”、“我的志向”。
- 表示“剩余”:如“馀粮”、“馀力”,意为“剩下的粮食”、“剩下的力气”。
- 表示“多”:如“馀温”、“馀香”,意为“残留的温度”、“残留的香味”。
二、常见用法举例
词语 | 含义 | 例子 |
馀生 | 我的生命 | “愿馀生无悔。” |
馀志 | 我的志向 | “怀有馀志,不改初心。” |
馀粮 | 剩下的粮食 | “家中尚有馀粮。” |
馀力 | 剩下的力气 | “他已尽了馀力。” |
馀温 | 残留的温度 | “炉火虽熄,尚有馀温。” |
馀香 | 残留的香气 | “茶过三巡,尚有馀香。” |
三、与“余”的区别
虽然“馀”和“余”读音相同,但它们在使用上略有不同:
项目 | 馀 | 余 |
现代常用性 | 较少 | 常见 |
古文使用 | 多用于古文 | 也用于古文 |
书写形式 | 旧字形 | 简化字 |
语义范围 | 更偏向“我”、“剩余” | 更广泛,可用于“我”、“多”、“超过”等 |
四、总结
“馀”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汉字,主要用于古文或特定语境中,表示“我”或“剩余”。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较低,通常被“余”所替代。然而,在文学、诗词、书法等领域中,“馀”依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表:馀字用法简表
词义 | 例子 | 说明 |
我 | 馀生、馀志 | 表示自身 |
剩余 | 馀粮、馀力 | 表示剩余部分 |
多、超出 | 馀温、馀香 | 表示残留、未尽 |
通假字 | 有时与“余”通用 | 古文中常见 |
如需进一步了解“馀”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可参考《诗经》、《楚辞》等古代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