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什么意思】“融会贯通”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对知识或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非常深入的境界。它不仅表示对不同知识点的整合,还强调了在理解基础上的灵活运用。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融会贯通 |
拼音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出处 | 出自《朱子语类·卷三十五》:“只看他说‘格物致知’,便知是说理之极,而能融会贯通。” |
含义 | 把各种知识或事物融合在一起,彻底理解并灵活运用。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学习、研究、工作等需要综合理解与应用的场合。 |
近义词 |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反义词 | 一知半解、生搬硬套、死记硬背 |
二、详细解释
“融会贯通”中的“融”意为融合,“会”是领会,“贯”是贯穿,“通”是通达。整体意思是:将不同的知识、观点或方法加以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能够灵活地运用。
这个成语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如果只是记住公式和定义,而不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就属于“一知半解”。而如果能够将不同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则可以说是“融会贯通”。
三、使用示例
1. 学习方面
“他在学习物理时,不仅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将力学、电学等不同部分融会贯通,解决复杂问题。”
2. 工作方面
“这位工程师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能把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融会贯通,提高项目效率。”
3. 研究方面
“研究人员将多种理论结合,最终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
四、注意事项
- “融会贯通”适用于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或技能领域。
- 不宜用于简单、单一的知识点或技能。
- 强调的是理解和应用,而非单纯的记忆或重复。
五、结语
“融会贯通”是一种高阶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代表着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它不仅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积累、思考和实践,我们才能逐步达到这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