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什么】在企业会计中,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为获取其他企业的股权而进行的投资行为。根据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其中,“成本法”是一种常见的核算方式。下面将从定义、适用范围、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定义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指企业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按照初始投资成本确认和计量该项投资,后续不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调整其账面价值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也就是说,投资方在持有期间仅在收到股利时确认收益,不参与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分配。
二、适用范围
成本法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况:
-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 被投资单位的股权结构分散,投资方无法对其实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
- 投资方持有的股份比例较低(如低于20%)。
三、成本法的特点
1. 初始确认按成本入账:投资以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2. 后续计量不调整:除非发生减值,否则不随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变化而调整账面价值。
3. 只在收到股利时确认收益:投资收益仅在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时确认。
4. 适合非控股投资:适用于不具有控制权的股权投资。
四、与权益法的对比
| 对比项目 | 成本法 | 权益法 |
| 初始确认 | 按投资成本入账 | 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 |
| 后续计量 | 不随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变动调整 | 随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变动调整 |
| 收益确认 | 仅在收到股利时确认 | 按持股比例确认被投资单位净利润 |
| 适用范围 | 无控制、无重大影响 | 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
| 报表列示 |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
| 简单性 | 简单,操作方便 | 复杂,需跟踪被投资单位财务数据 |
五、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会计处理方式,适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没有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它强调的是“按成本计量”,在后续期间不需要频繁调整账面价值,但同时也限制了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经营成果的全面反映。因此,在选择核算方法时,应根据投资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合理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