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宝藏问答 >

拿来主义教案

2025-11-07 02:20:27

问题描述:

拿来主义教案,蹲一个热心人,求不嫌弃我笨!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7 02:20:27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写于1934年,旨在批判当时中国社会中盲目崇拜外来文化、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的“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提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主张。本文通过鲜明的观点和生动的比喻,强调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应有选择地吸收、批判地继承。

一、文章

内容要点 具体说明
作者 鲁迅
写作时间 1934年
文体 杂文
主题 批判盲目接受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提倡“拿来主义”
核心观点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反对的态度 “送去主义”(一味送出去)和“送来主义”(被动接受)
提倡的做法 有选择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外来文化
比喻手法 用“大宅子”“鸦片”“烟灯”等形象比喻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具体内容
知识目标 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及鲁迅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议论文结构和语言风格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
思维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分析鲁迅如何通过比喻表达观点
掌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理解鲁迅对“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的批判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 通过提问“你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引入课题
初读课文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精读分析 分段讲解,分析鲁迅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拿来主义”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总结提升 回顾文章主旨,联系现实进行拓展思考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思想,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强的思辨能力和文化意识。今后可进一步结合其他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考深度。

结语:

《拿来主义》不仅是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在文化发展道路上应有的态度与智慧。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理性对待外来文化,真正做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