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下一句】一、
“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中国俗语,表达了父母对子女远行时的牵挂与担忧。这句俗语出自《增广贤文》,原文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女嫁千里母心忧。”意思是说,无论儿子还是女儿远行或出嫁,母亲都会感到忧虑和牵挂。
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常被用来表达亲情之间的深厚情感,也提醒人们要体谅父母的关心,珍惜家庭的温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工作,这种“离别”的情感愈发普遍。因此,“儿行千里母担忧”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除了这句经典俗语外,还有许多类似的表达方式,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百善孝为先”,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相关俗语对比表
| 原文 | 出处 | 含义 | 情感主题 |
| 儿行千里母担忧 | 《增广贤文》 | 子女远行,母亲担忧 | 亲情、牵挂 |
| 女嫁千里母心忧 | 《增广贤文》 | 女儿出嫁,母亲依然牵挂 | 亲情、牵挂 |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孔子家语》 | 父母年老,子女却未能及时尽孝 | 孝道、遗憾 |
| 百善孝为先 | 《弟子规》 | 孝顺是所有美德的基础 | 孝道、道德 |
|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 传统俗语 | 父母的爱永远是无私的 | 亲情、感恩 |
三、结语
“儿行千里母担忧”不仅是一句俗语,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反映了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这份情感依旧不变。我们应常怀感恩之心,多陪伴父母,让“儿行千里母担忧”不再成为一种无奈,而是成为一种温情的回忆。


